LOD原理

在详细讲解之前,假设给你两张A4纸,在其中一张纸上把你家整个绘制上去,在另一张纸上只把你睡的房间绘制上去。如果别人想看你家,你会给哪一张纸?如果想看你睡的房间,你会给哪一张纸? 相信你不会给错,LOD就是这种根据不同需要,采用不同图的技术方案。在地图应用中,最直观的体验,就是地图放大缩小。当地图放大后,能看到更详细的地理信息,比如街道,商店等等。当地图缩小再缩小,原来能看到的街道,商店就看不见了,当能看到更大的区域,我们的屏幕就相当于是A4纸,大小不变。

LOD这个技术方案非常棒,非常符合我们的自然习惯,所以在很多图形系统中都使用了这项技术。在GIS系统中,不断放大,就能看到更多地图细节,了解更加详细的信息。对于GIS引擎的开发者而言,需要实现这项技术,当发现用户放大地图时,就立马使用更有细节的地图图片,替换现在显示的地图图片。 现在问题来了:意思是说对于同一个地点而言,需要有很多张呈现不同细节程度的图片?是的,你没有猜错,虽然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,感觉放大缩小地图是浑然一体的,但其实就在你眼皮下发生了图片替换。 不同层级使用具有不同细节的地图图片,这就需要为每一个层级准备图片,如果使用离线工具下载瓦片地图,会看到下载的图片是按照层级Z进行存储的。开发者不用担心数据源的处理,只需要知道这个原理就可以了。

为了便于理解GIS系统中不同层级,使用不同的图片,下面使用google在线瓦片地图进行说明。 最小层级0情况下,只用了一张256*256像素的图片表示整个地球平面:

层级0google地图瓦片

稍大一个层级1情况下,用了四张256*256像素的图片来表示整个地球:

层级1google地图瓦片层级1google地图瓦片 层级1google地图瓦片层级1google地图瓦片

对照一下,是否更加的明白了LOD原理及在GIS中的应用?